代表委员热议食品安全 建立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14-03-11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作为粮食大省的黑龙江代表团对食品安全的热议一直持续。
抢先机龙江建立绿色安全食品产业体系
林宽海代表提出,要以创新由田间地头到餐桌端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保障,加快建设三江平原绿色安全食品产业体系。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可监控、可追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促进食品产业产、加、储、运、销全产业链、全过程集约化控制,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提供示范。
林宽海说,国家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绿色安全食品产业提供支持。在三江平原商品粮生产区域产业要素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创建集科技研发、生产加工、贸易流通、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绿色安全食品产业开发园区,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设立三江平原国家级绿色安全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支持信息化技术在食品监管体系的应用,实现可监控、可追溯;在管理体制、制度规范、技术标准、产加销全程控制等方面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在全国先行先试。
全体系 绿色食品应有绿色通道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设施与冷链技术落后使产品绿色化受到挑战,农产品集贸、批发市场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缺失更降低农产品绿色化的程度。”谭志娟代表说。
谭志娟认为,应当建设绿色农产品产供销网络,通过农超对接,依靠互联网实现线上交易,完善绿色农产品的产供销网络。在此基础上,国家加大对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力度,完善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并要对加强绿色农产品流通各环节质量安全管控,要求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的物质,要求生产环节的操作必须要复合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求。于流通各环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管控,建设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追溯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鼓励企业建立追溯管理体系,力争10年内使全部农产品实现全程监控、有源可溯。实行农产品品质量安全标志分类监管追溯,建立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质量安全标志识别体系。严格绿色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符合监测标准的农产品全部粘贴认证标志上市。最后,完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控源头 让垃圾食品远离孩子
董配永代表说,一些有害垃圾食品进入大中小学校园和幼儿园,有的学校周边遍布这样的小吃部、销售点,此现象有蔓延和发展的势头。目前,有害垃圾食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经显现,正在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罪魁祸首。不少学生得的高血压、肥胖症和免疫力低、身体素质下降等,多是由此引发的。如果不加以控制,让有害垃圾食品成了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日常零食,将对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为此,董配永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搞好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把好病从口入关。让孩子们认清危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远离有害垃圾食品。要整顿治理学校周边出售有害垃圾食品的小吃部、小卖店等,该取缔的一个不留,该严惩的绝不手软。对制售有害青少年身体健康食品的小工厂、小作坊坚决查处打击,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同时,董配永还建议国家专门建立《青少年食品安全法》,把青少年食品安全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保护。
制度化加强监管食品生产全过程
付刚委员认为,食品安全关乎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生活,这是百姓最关心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由于目前国家的有关标准和法规尚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付刚建议,应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加强食品标识和内容物含量标注管理,给消费者一个知情权和选择权,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共治局面,不给不法厂商以可乘之机。建立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根据中国国情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切实解决安全标准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健全食品药品监测体系,建立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坚持执法常态化。由政府牵头,主流媒体配合,在宣传导向上给与正确引导,切实提升餐桌安全食品企业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