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可追溯能否重拾信心?
发布时间:2013-09-09
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产品包装袋上的一串二维码,来自养殖、原料接收、屠宰、加工、运输、销售所有环节的信息便可显示在手机屏幕上。假如某个环节出现了质量安全隐患,急需实施召回,哪只羊出了问题、它被切分为多少块产品、分别发到哪些地区的超市货架上,同样一目了然……
日前,在锡林郭勒盟举办的绿色农畜产品推介会暨肉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上,全程可追溯的“锡林郭勒羊肉”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无独有偶,不久前正式进军现代农业的联想控股,也为其第一款产品佳沃蓝莓精心打造了从育种、育苗、种植、采摘、筛选、粗加工、深加工,一直到保鲜、冷链、物流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人们不禁要问,推行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真的能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吗?
众所周知,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分散生产难以标准化,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消费者对国内产品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通过以无线射频识别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打造食品行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不仅破解了分散生产中的标准化难题,还将千千万万从事小生产的农户,与大大小小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消费者擦亮双眼、监管者提高效率,更给那些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提升品牌美誉度创造了机会。正因如此,今年以来,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和肉制品等三个行业展开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不仅是工信部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工作,更成为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推动企业品牌建设、提升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抓手。
不过,全程可追溯虽然具有方便记录、方便查看、方便监督等优点,但必须看到,最终录入这些数据的还是人——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员工和产业链前端千千万万个农户。因此,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并不是购买一套软件、添置几套射频读写设备、建个数据库就万事大吉。如果将食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的观念不能深入人心,如果没有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科学、合理、有操纵性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以及流程、标准,再好的信息化手段也可能沦落为一种摆设。
还应看到,全程可追溯作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食品企业品牌形象、重树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手段,其效果的发挥最终还要依赖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毕竟,现阶段有资金、技术实力去打造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企业还是少数,它们的产品定位也多为中高端,并非普通老百姓日常消费得起。而当前消费者意见最大、安全问题最突出、诚信危机最严重的,恰恰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中低端产品。此外,鉴于并非所有的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都会用智能手机进行实时信息追溯;而监管部门对上述产品的追责程序,也仅仅是在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才启动,因此,对于生产者而言,全程可追溯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律,它能否让消费者有信心,关键要看企业有没有诚心。
佳沃集团总裁陈绍鹏曾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制定从作业规范、标准、记录、汇总、审核、激励约束等一整套标准化的流程,并成功在全产业链宣贯实施,佳沃的技术团队整整摸索了一年。希望有更多像联想控股这样的大企业,用先进产业的运作理念和流程标准改造食品行业,用诚心让消费者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