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安全追溯推广难在哪?(图)
发布时间:2012-11-23
蔬菜、水果、鱼虾、猪肉等农产品贴上二维条码标签进行质量可追溯,可以让市民了解产品具体产自哪里、农药残留是否达标、质量又达到哪一个等级;也可以规范农业生产,做到健康生态标准化种植,生产出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就是这样一件一举多得的好措施、好方法,尽管已经试验示范几年了,但目前在一些地方依旧没有大的推广,产地和市场间出现“梗阻”。问题表现在:一些市民对此感到陌生和疑惑,并因为贴标价格较高不敢轻易购买,造成市场销售更不畅通;由于不能大量进入流通市场,更影响了农民贴标生产的积极性,农户不愿意再贴标等等,这急需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 直接原因 贴标产品太贵 [记者走访] 农户市民都不买账 眼下依然是坑塘鱼池捕捞上市的季节,但涉农区县一些水产养殖户却不愿意把自己池塘的鱼虾贴标送往超市销售,而是直接卖给了等在池塘边的水产品收购商。一位养殖大户告诉记者,卖给超市麻烦多了,首先要自己送货到超市,雇车雇人运送成本很大;超市给的价却不高,几乎没有啥钱赚。 记者发现,在一些超市,不但贴标的鱼虾少见,贴有可进行质量安全查询条码的杂粮、猪肉、小包装蔬菜也几乎成为空白。河西区一家超市店员介绍,两年前他们和山东、北京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开辟专门卖场销售贴有可进行质量追溯的二维条码的蔬菜、杂粮等。本以为会受到顾客的青睐,但没想到的是,这些小包装的粮菜果备受冷落,后来就撤掉了。原因是价格较高,普通市民买不起。比如辣椒,贴标的每公斤6元,而普通散装辣椒每公斤只有3元,价格相差一倍。 [现象探究] 贴标产品到底贵在哪 华明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强告诉记者,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质量安全可追溯行动,市农业主管部门给他们生产基地免费配备了价值10多万元的检测仪器、电脑等设备、应用软件等,就连二维条码也是免费的,应该说政府部门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企业的生产成本依然较高。首先是种植成本较高,包括用有机肥、生物农药;人工投入也较大,因此售价自然要高些。蔬菜贴标上市,第一步是要把蔬菜粗加工然后用保鲜盒包装。一个保鲜盒只能装半斤蔬菜,材料成本平均每个0.1元;再雇人贴标,每天每人工资最少也要200元以上。建立一个蔬菜检测室,需要雇一个掌握检测技术的人员,月工资最少也要2000元。进入超市后,顾客要扫描条码就需要购置相应的触摸屏,每台最少2万元。虽然目前政府部门给配备了一些,但从长远看,企业贴标产品要想进入更多市场,就需要自己购置更多的设备,这也需要一笔费用。 贴标农产品进入超市等卖场的流通成本也很高,这是造成很多贴标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的另外一个原因。武清区一位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年前想把优质蔬菜进入超市,但十几万元的进门费把他们吓回来了。张国强说,他们贴标的蔬菜进入超市先要缴纳门槛费、店庆费,再加上每天送菜的油费、司机费用,卖不掉的蔬菜企业还要拉回来,把这些都算进菜价去,成本自然就高了。 [各方声音] 降低成本需多方合作 张国强说,降低成本需要政府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也需要超市、卖场降低门槛费用。市农产品流通协会专家建议,降低成本要注意开展规模种养殖,通过公司加农户方式扩大种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的人工、农资等投入成本,同时开展农业机械化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整体效益。 深层原因 伤不起的信任缺失 [记者走访] 市民担心花冤枉钱 日前,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一个贴标可追溯有机生态鸡蛋的销售区,每个鸡蛋的售价高达7元,虽然有不少市民不时来驻足观看,但真正留下来购买的却很少。一位姓刘的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听说贴标认证机构太乱了,给他们钱就可以颁证,所以她不太相信所谓的优质农产品,也不太相信贴标的农产品,也许又是一个把戏而已。 记者随机采访发现,竟然有约一半的市民不太相信市场上销售的有机绿色食品包括贴标可进行追溯的农产品,他们认为那是企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些市民不知道贴标的农产品是不是货真价实,担心自己花了冤枉钱。 [现象探究] 是什么让市民担心 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专家介绍,市民对贴标可进行质量安全追溯的农产品在内的优质农产品缺乏信任,原因包括前几年一些个别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名不副实,伤害了市场信誉度。第二是在产地和市场之间缺少一个沟通的桥梁。为此,企业要和卖场联手积极扩大宣传,有条件的还应该邀请市民到产地进行实地参观,通过实地观看来增加可信度。 记者采访发现,贴标农产品要想进入市场并被市民所接受喜欢,自身条件也要提升改善。一些超市、农贸市场负责人介绍,贴有可追溯条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身要加大宣传力度,而不是把产品放到超市就万事大吉。菜上贴二维条码毕竟是个新事物,市民还很陌生,企业可以制成大型展牌、灯箱及播放视频短片等,增加宣传力度。另外可追溯条码上的短信、网站要真实有效。 一家超市店员介绍,以前他们这里卖过外地一家企业的小包装蔬菜,当时有一位顾客按着上面的手机短信发过去,提示根本没有这个短信号码,网站也连不上,让顾客很受伤,超市也背黑锅,说进货把关不严。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可以现场扫描,但他们又不拉触摸屏来,让一些顾客很有意见。还有一些二维条码内存的东西太少,即使查出来了可提供给市民的信息太简单,比如只有产地、名称、合格,顾客感觉是一种游戏,没有太大意义。 [各方声音] 提升信誉需从头做起 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专家建议,提高贴标农产品质量、树立市场信誉度需要从头开始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方式进行整合提升,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进行集中种植管理,这样就能避免因种养农户太分散与监管人员少造成的不对称、监管缺失的情况通过集中连片方式的种养殖,从硬件软件全面提升,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基础。其次,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组织生产,贴标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检测要步步精心,确保贴标农产品质量真正达到优质安全水平。 国家农业技术化技术研究中心的软件工程师李龙告诉记者,现在的二维条码里最多可以存放50个汉字,但目前存放的信息文字只有20多个,企业应该加入更多一些对市民有用的生产信息。 种检结合 确保市民餐桌安全 [监管方面] 四级监管层层把关 在市农业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办公室,来自北京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软件工程师李龙正在认真地设计天津40万亩放心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四级监管技术平台系统。 他告诉记者,这个系统将比过去的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更加全面,涵盖的内容更多、操作也更便捷。这是一个市—区县—乡镇—基地四级监管平台,可以将本市未来40万亩放心菜基地的生产信息、质量检测信息以及可追溯信息进行统一整合,便于各级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基地建设,进行动态实时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他打开第一个页面是基地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可采集每个放心菜基地环境控制、种植种类、品种及肥水、植保管理、采收、初加工等生产流程以及农业投入品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信息,并全部纳入电子信息化录入管理,对辖区内基地实行实时网上监管。第二个页面是检测信息采集及预警系统。基地产品上市前要进行速测自检,乡镇和区县级监管部门不定期对辖区内基地产品进行抽检,上述检测数据要通过该系统实现同步上传,检测数据不允许变更。第三个页面是产地准出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基地产品依据“三品一标”认证证书和产品检测报告(自检),可加贴印有追溯条码的“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准出”防伪标识上市。 [种植方面] 科学种植保质量安全 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主任王学忠告诉记者,真正的放心蔬菜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检测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源头进行科学种植,才能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首先要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提升蔬菜生产水平,按照“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要求,因地制宜,从产量、抗性、品质等多方面、多渠道地引进推广新品种,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强新品种的示范和宣传推广,并针对引进品种的特性,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让菜农在应用新品种上得到更多实惠。 为严格规范农药使用,对规模大、基础条件好的基地政府将鼓励建立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其农药等投入品统一由市主管部门审定的企业负责配送经营。企业负责所售农药的质量,符合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同时提供安全使用、科学使用技术等相关方面的咨询、指导和培训等工作。为确保40万亩放心菜基地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每个基地配备至少1名质量安全监管员,负责填写和监管日志,产品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数据录入,随时排查隐患。基地生产投入品供应由经过市主管部门审定的农资经销企业进行配送,杜绝伪劣农资流入生产区。 津城40万亩菜田将实行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方式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在国外早已实行,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实行农产品在内的食品生产、销售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并已经成为该国进口食品的必备条件。由此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方式之一。 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本市大力推广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方式。按照规划,到2015年,本市将建成放心菜基地40万亩,占到本市年蔬菜播种面积的25%左右,年产240万吨优质放心菜将全部贴标上市,做到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今年将建成10万亩,贴标的优质蔬菜将通过超市或者专卖店销售。